【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征文:上海援滇志愿者中的白衣战士——作者许啸声

      发布时间:2018/8/29 9:39:21

字体:【大】【中】【小】

  (作者系瑞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留法归国人士,交大医学院侨联荐稿)

  40年的改革开放,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变化尤其显著,老百姓生活明显好转,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多方面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而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地理位置及交通等原因却仍较落后。为了让边远地区人民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党中央及时启动了扶贫攻坚战。截止到2018年,仅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接力队就向云南派驻优秀青年志愿者21批次,累计400余人。我在2013年有幸成为上海市第十六批援滇青年志愿服务接力队的一员,赴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志愿服务。

  WDCM上传图片

  许医生为当地医院带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团队

  第16批青年志愿服务接力队中有医务人员14名、教师1名、农艺师1名、司法管理人员1名。17人中博士5名、硕士6名,服务在云南省迪庆、文山、红河及普洱等州市,从事医疗卫生、基础教学、植物保护、司法管理等志愿服务工作。我支援服务的红河州蒙自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我的对口专业是妇科。现行医疗体制中妇科与产科分开,该院妇产科刚刚独立,是全院“最年轻”的科室,共有在岗医师8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2人。年手术量1800台,其中门诊手术1300台。医疗设备较为陈旧,无法开展磁共振、胎儿畸形筛查、妇科肿瘤指标物及激素水平化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科发展。虽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是艰苦条件下委曲求全的办法,但考虑到为了整体提升当地医疗诊治水平,我及时向医院分管院长和科主任提出了购买学科发展必备的设备、药品等清单,从而学科硬件得到了改善,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妇科临床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考虑到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妇科专业队伍,我结合在上海瑞金医院工作经验,坚持每天利用交班后10分钟,为大家介绍妇产科新进展、专业外语和住院医师基本技能,坚持每天一对一带领年轻住院医生查房,每周挑选一个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查房,规范了三级查房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专题业务讲座。我留心到当地医院购买了一套腹腔镜设备,但由于腔镜技术相关知识不足而不会使用,我就主动讲解腹腔镜设备的消毒、运用、术后清洗等知识,并依照上海瑞金医院微创妇科经验,利用较低成本的耗材优化了腹腔镜术中冲洗系统,提高了手术室病人管理效率。在云南志愿服务的半年时间里,我协助科室开展了腹腔镜手术20余台,包括该院第一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WDCM上传图片 

  许医生在带教查房

  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区整体医疗水平仍较薄弱,因病致贫率高达30%以上。当地政府和民众都希望上海派遣的医疗志愿者能不断带来新的医疗知识与技术,助力当地卫生事业发展。最近,我作为上海援滇青年志愿服务接力队20年回访团的成员再次赴滇,当各期接力队的队员代表们再次踏上彩云之南这篇土地时心潮澎湃,不少当年的志愿服务队员,今天已经成为上海大型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他们感言“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际上不是我们帮助了云南,而是云南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平台,我们得到的远远多于付出”。

   WDCM上传图片 

  许医生在当地进行义诊服务

  忆援滇岁月,昔日场景历历在目。我想说:一次云南行,一世云南情!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真的很幸运,我们从小到大专注学业,因为考取了上海交大医学院让我有机会成为了有一技之长的救死扶伤医师,并作为法文特色班级在法国接受的正规住院医师培训。又因为就职于瑞金医院这样医术博大精深的知名医院,才有机会被遴选为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接力队的队员,走上援滇之路,这次难忘的援滇服务,让我在付出爱心奉献社会的同时彰显了人生价值。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而我能够有幸将这两条路相结合走下去,应当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寐以求。

   WDCM上传图片 

  许医生在为当地百姓诊疗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上海现代化建设,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温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动反映侨界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地投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凝心聚力,上海市侨联即日起举办“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侨界创新创业故事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

  ●征集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以各种方式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征集内容:一张(或数张)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为电子稿件,文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要求像素在1M以上)及相关的回忆,反映本人在上海创新创业难忘的一段经历和独到感悟。要求生动性较强,能够折射时代背景,反映奋斗精神。文字篇幅一般在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hqlwx@163.com

  ●要求:来稿请附本人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投稿”。

  录用作品将在市侨联系统网络平台推送,并向各大媒体推荐报道。作品一经录用,将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1、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录用作品,不再另支付稿酬。

  2、投稿作者对其作品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涉及有关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3、主办方拥有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方式:

  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

  联系人:黄伯雄、钱人源

  电话兼传真:021—62496352

  ●截稿时间:2018年10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