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 | 看江南名园,品非遗美味 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嘉定

      发布时间: 2025-07-29 来源: 海外联络一部 

字体:【大】【中】【小】

“南翔,古名槎溪,早在1964年就被市政府列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美誉。”今天(7月25日)下午,来沪参加2025年“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上海营)的营员们来到嘉定区,开启一场文化与美食的探索之旅。嘉定区侨联副主席闵惠娟、南翔镇党委委员冯婷婷出席活动。

“南翔一梦千年醉,墨韵流芳入锦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营员们来到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园林——檀园。“槎上多名园,以长蘅先生(李流芳)檀园为最。身处他亲手所建的园林和宅子,相信大家更能感受到当时隐居文人雅士独有的洒脱逍遥和自在。”

曲廊贯通,廊随桥引。营员们行走在七曲桥上,一边观池边奇石,一边赏池中锦鲤遨游,移步换景徜徉在园内,如在画中。“我是北方人,但非常喜欢江南园林,古色古香、静谧美好。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楼一阁,都让人有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来自法国的领队杜晓霖如是说。

“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而著称,由黄明贤先生于清代同治十年创造。它采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以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离开檀园,营员们来到位于老街东段的南翔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探寻小笼的文化历史与传承技艺。

作为一道家喻户晓的上海“非遗”小吃,南翔小笼包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和形美而闻名,它包含着无数人舌尖上的“上海记忆”。 在“非遗”师傅们的指导下,营员们按照“按、填、捏、提”4个步骤忙活起来。压面团、装肉馅、捏褶子……虽然动作不算规范,包子大小也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制作的过程中。

20多分钟后,30笼冒着热气的“自制工艺品”终于出锅!看着一个个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的小笼包,大家都忍不住拿起筷子,将小笼包轻轻沾一下醋,然后整个塞入口中,鲜甜的汤汁裹挟着醋香刹那间在口中迸发,香喷喷、鲜滋滋,实在是太美味了!营员们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体验着收获快乐。“好厉害!比日本中餐厅的更美味呢!”来自日本的营员陈子阳如是说。

接下来,营员们将和中国学生结对联欢,并走进外滩、豫园,继续探寻“魔都”上海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