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扬帆浦江 | 海外华媒上海行:走进徐汇滨江 感受科创与艺术的交响
8月21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走进徐汇滨江,继续“滨江家园”专题采访。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先后探访了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西岸美术馆、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感到科创与艺术的交响。

在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采访团了解了徐汇滨江十年磨一剑,实现“工业锈带”的转变,打造开放生活型岸线,以AI和ART“双A”引擎赋能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岸智塔目前汇集了21家企业、1位图灵奖得主、8位院士、150余位博士、2500余位技术人员,涵盖科技创新平台、技术领军企业、应用标杆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最优产业生态,助力打造千亿级规模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在西岸智塔五楼,采访团走进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详细了解人才港搭载的6大类20余项服务功能、9个特色活动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港成立“楼智汇”治理平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凝聚青年人才,有效凝聚楼宇产权方、楼内企业、物业公司、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做实征询会、协商会、评议会“三会制度”,推动各类企业需求与区域内资源精准对接,实现“小事不出楼宇、大事联动共治”。


走进西岸美术馆,采访团了解到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有关情况。据介绍,西岸美术馆遵循开放融合的交流精神,开启中外文化对话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围绕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当代设计”四条文化主线,与蓬皮杜中心在“建筑、视听实验、音乐、电影、视觉艺术”五种文化形态的跨领域研究形成积极对话与互动。

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团与市民一起,感受到“百年水岸、今最美好”。据介绍,徐汇区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面向滨江各类人群提供以“开放、集约、共享、枢纽”为特征的体系化服务,设置24小时服务空间,开设6大类、20项服务功能,做到“朝七晚九、全年无休”,增设滨江市民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满足市民游客到滨江的用餐需求。
《德国侨报》副总编俞光馥说,因为出生在上海,生长在上海的关系,对于上海这座英雄城市有着独特的情怀,身在海外的同胞都说:出了国才知道什么是爱国,爱上上海才会心念祖国,我们作为一名海外华文媒体的践行者,这次用另外一种视角来感受上海,再一次发现高质量发展中真实的上海,我们看到更多的外国友人第一站首选来到上海,上海作为一个窗口更能反映中国的开放和国际化,作为德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上海和汉堡一直是友好城市,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上海的情况推广到德国,推广到欧洲,推广到海外,让世界感受一个公平,真诚,安全,奋进的上海。
奋斗在韩国网站编辑胡清逸说,探访上海徐汇区,深感其魅力非凡。徐汇滨江以AI和ART为翼,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活动区的华丽蜕变。西岸智塔的智慧光芒,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力量与创意灵感,让我对上海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西岸美术馆的开放融合,更是让中外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党群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与国际人才港的活力氛围,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徐汇区的温暖与活力。回到韩国,我一定积极推广徐汇这片充满机遇与魅力的城市,让更多在韩华人了解到上海徐汇的发展,促进中韩企业的合作发展。
加拿大搜罗传媒集团执行董事陈林说,走进西岸美术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里是艺术与时尚的交融之地,曾经迪奥时装新品发布会邀请我们到此观秀,我们杂志社通过与上海时装周合作,在西岸艺术中心向海外宣传了很多优秀的独立设计师、也推荐了很多“洋网红”来到这里;每一次的到访,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上海的独特变化。这里多元的建筑形态、和谐融洽的氛围、悠然舒适的节奏,使得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上海做宣传、来到上海、扎根上海。
友情链接
8月21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走进徐汇滨江,继续“滨江家园”专题采访。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先后探访了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西岸美术馆、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感到科创与艺术的交响。
在西岸智塔规划展示厅,采访团了解了徐汇滨江十年磨一剑,实现“工业锈带”的转变,打造开放生活型岸线,以AI和ART“双A”引擎赋能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岸智塔目前汇集了21家企业、1位图灵奖得主、8位院士、150余位博士、2500余位技术人员,涵盖科技创新平台、技术领军企业、应用标杆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最优产业生态,助力打造千亿级规模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在西岸智塔五楼,采访团走进徐汇滨江国际人才港,详细了解人才港搭载的6大类20余项服务功能、9个特色活动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港成立“楼智汇”治理平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凝聚青年人才,有效凝聚楼宇产权方、楼内企业、物业公司、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做实征询会、协商会、评议会“三会制度”,推动各类企业需求与区域内资源精准对接,实现“小事不出楼宇、大事联动共治”。
走进西岸美术馆,采访团了解到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有关情况。据介绍,西岸美术馆遵循开放融合的交流精神,开启中外文化对话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围绕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当代设计”四条文化主线,与蓬皮杜中心在“建筑、视听实验、音乐、电影、视觉艺术”五种文化形态的跨领域研究形成积极对话与互动。
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团与市民一起,感受到“百年水岸、今最美好”。据介绍,徐汇区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面向滨江各类人群提供以“开放、集约、共享、枢纽”为特征的体系化服务,设置24小时服务空间,开设6大类、20项服务功能,做到“朝七晚九、全年无休”,增设滨江市民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满足市民游客到滨江的用餐需求。
《德国侨报》副总编俞光馥说,因为出生在上海,生长在上海的关系,对于上海这座英雄城市有着独特的情怀,身在海外的同胞都说:出了国才知道什么是爱国,爱上上海才会心念祖国,我们作为一名海外华文媒体的践行者,这次用另外一种视角来感受上海,再一次发现高质量发展中真实的上海,我们看到更多的外国友人第一站首选来到上海,上海作为一个窗口更能反映中国的开放和国际化,作为德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上海和汉堡一直是友好城市,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上海的情况推广到德国,推广到欧洲,推广到海外,让世界感受一个公平,真诚,安全,奋进的上海。
奋斗在韩国网站编辑胡清逸说,探访上海徐汇区,深感其魅力非凡。徐汇滨江以AI和ART为翼,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活动区的华丽蜕变。西岸智塔的智慧光芒,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力量与创意灵感,让我对上海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西岸美术馆的开放融合,更是让中外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党群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与国际人才港的活力氛围,也让我深刻感受到徐汇区的温暖与活力。回到韩国,我一定积极推广徐汇这片充满机遇与魅力的城市,让更多在韩华人了解到上海徐汇的发展,促进中韩企业的合作发展。
加拿大搜罗传媒集团执行董事陈林说,走进西岸美术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里是艺术与时尚的交融之地,曾经迪奥时装新品发布会邀请我们到此观秀,我们杂志社通过与上海时装周合作,在西岸艺术中心向海外宣传了很多优秀的独立设计师、也推荐了很多“洋网红”来到这里;每一次的到访,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上海的独特变化。这里多元的建筑形态、和谐融洽的氛围、悠然舒适的节奏,使得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上海做宣传、来到上海、扎根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