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扬帆浦江 | 海外华媒上海行:走进虹口北外滩 感受“文化三地”的魅力
8月22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活动走进虹口北外滩,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以“苏河万象”为主题,先后走访了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中国证券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白玉兰广场,感受虹口“文化三地”历史与文化交融之美。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上海市侨联副主席陈银儿,虹口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郑宏,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部长赵士珺,虹口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姚健等出席活动。
.jpg)
.jpg)
.jpg)

在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三楼展厅,采访团一行参观以“启航北外滩 睁眼看世界”为主题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5周年,展览以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全国先后20批1800余名中国青年从上海虹口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等乘船到法国“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背景,通过高度还原、场景重现、交融互动等形式,展示一百多年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历程和历史场景。在分行营业部2楼设置的北外滩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面积近300平方米,配备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口腔保健室、康复理疗区、综合护理区、智慧健康自助管理区。据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永生介绍,该社区卫生中心以“智慧•惠民”为标签,打造站点服务特色,设有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及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配备智慧健康设备,提供自助健康服务;开设名医工作室,让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在园区内、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诊疗服务。
.jpg)



走进中国证券博物馆,采访团了解了这栋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的历史沿革。据上海中证博物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东先生介绍,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6563平方米,前身是创办于1846年的礼查饭店,1959年更名为浦江饭店,埃德加·斯诺、梁启超、周恩来以及海内外各领域侨界代表人士先后在此下榻。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开业,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和成长。现主要展陈近代以来我国股票、期货、债券、基金、期权等金融产品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馆藏包括上海市华侨投资公司股票、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等涉侨历史珍品物件。博物馆于2022年正式挂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jpg)


.jpg)
在白玉兰广场,采访团成员们俯瞰浦江两岸,将陆家嘴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也将百年老外滩收入眼帘,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和分享这一美好时刻。白玉兰广场享有“浦西第一高楼”的美誉,由知名侨企金光集团APP投资建设。大厦20楼是北外滩街道五星级“侨之家”,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白玉兰讲堂会议厅、常年展等会议活动设施,也是全市第一家接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专线的“侨之家”,可以通过现场或接单的方式,实现5到10分钟就可以办理医保卡申领等50多项个人事务。位于大厦42楼的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挂牌“上海市特色新侨驿站”。据律所高级合伙人、虹口区侨联副主席兼法律顾问沈静介绍,律所近年来高度重视涉侨、涉外业务,客户既有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也有众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加盟律师的服务领域不仅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企业合规和风控、破产清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外商事、争议解决,还包括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政府事务等,以期为建设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贡献力量。
欧洲新侨网总编高翔说,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率先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其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同时,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天际线下,如坐落在北外滩的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文物史料的保留、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在虹口区留下的足迹等,都彰显了这座海派都市在追求商业繁荣的同时,精心维护深厚文化底蕴的追求,让人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魅力。
《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说,自己过去对虹口了解有限,相关印象尚停留于儿时在提篮桥地区所见到的客货码头繁忙景象等记忆片段。如今,北外滩地区综合性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这离不开虹口区近年来在北外滩开发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在招商引资和改善营商环境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赋能,加快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有效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这些创新举措眼光长远且成效显著,非常值得肯定。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对新侨驿站等涉侨功能性平台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深化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
“奋斗在韩国”网站实习编辑胡清逸说,自己上一次来上海时是以一名游客的身份访问了沪上知名景点,而此次以采访活动的形式重返上海,则让他有机会深入探访上海的侨界企业,对这里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侨界活力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比如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在侨务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一点尤为令人赞赏,但之前对此知之甚少。希望今后有机会将国内的情况通过韩国华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将上海的信息咨询传递给更多在韩华人华侨,吸引他们前来参观交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情感认同。
友情链接
8月22日下午,由中国侨联指导,上海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扬帆浦江”2024海外华文媒体上海采访行活动走进虹口北外滩,来自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以“苏河万象”为主题,先后走访了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中国证券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白玉兰广场,感受虹口“文化三地”历史与文化交融之美。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上海市侨联副主席陈银儿,虹口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郑宏,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部长赵士珺,虹口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姚健等出席活动。
在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三楼展厅,采访团一行参观以“启航北外滩 睁眼看世界”为主题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5周年,展览以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全国先后20批1800余名中国青年从上海虹口汇山码头、杨树浦码头等乘船到法国“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背景,通过高度还原、场景重现、交融互动等形式,展示一百多年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历程和历史场景。在分行营业部2楼设置的北外滩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面积近300平方米,配备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口腔保健室、康复理疗区、综合护理区、智慧健康自助管理区。据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永生介绍,该社区卫生中心以“智慧•惠民”为标签,打造站点服务特色,设有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及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配备智慧健康设备,提供自助健康服务;开设名医工作室,让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在园区内、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诊疗服务。
走进中国证券博物馆,采访团了解了这栋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的历史沿革。据上海中证博物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东先生介绍,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6563平方米,前身是创办于1846年的礼查饭店,1959年更名为浦江饭店,埃德加·斯诺、梁启超、周恩来以及海内外各领域侨界代表人士先后在此下榻。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开业,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和成长。现主要展陈近代以来我国股票、期货、债券、基金、期权等金融产品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馆藏包括上海市华侨投资公司股票、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等涉侨历史珍品物件。博物馆于2022年正式挂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在白玉兰广场,采访团成员们俯瞰浦江两岸,将陆家嘴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也将百年老外滩收入眼帘,大家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和分享这一美好时刻。白玉兰广场享有“浦西第一高楼”的美誉,由知名侨企金光集团APP投资建设。大厦20楼是北外滩街道五星级“侨之家”,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白玉兰讲堂会议厅、常年展等会议活动设施,也是全市第一家接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专线的“侨之家”,可以通过现场或接单的方式,实现5到10分钟就可以办理医保卡申领等50多项个人事务。位于大厦42楼的上海至合律师事务所挂牌“上海市特色新侨驿站”。据律所高级合伙人、虹口区侨联副主席兼法律顾问沈静介绍,律所近年来高度重视涉侨、涉外业务,客户既有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也有众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加盟律师的服务领域不仅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企业合规和风控、破产清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外商事、争议解决,还包括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政府事务等,以期为建设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贡献力量。
欧洲新侨网总编高翔说,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率先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其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同时,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天际线下,如坐落在北外滩的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文物史料的保留、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在虹口区留下的足迹等,都彰显了这座海派都市在追求商业繁荣的同时,精心维护深厚文化底蕴的追求,让人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魅力。
《财视澳洲》社长詹金龙说,自己过去对虹口了解有限,相关印象尚停留于儿时在提篮桥地区所见到的客货码头繁忙景象等记忆片段。如今,北外滩地区综合性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这离不开虹口区近年来在北外滩开发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在招商引资和改善营商环境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赋能,加快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有效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这些创新举措眼光长远且成效显著,非常值得肯定。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对新侨驿站等涉侨功能性平台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深化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
“奋斗在韩国”网站实习编辑胡清逸说,自己上一次来上海时是以一名游客的身份访问了沪上知名景点,而此次以采访活动的形式重返上海,则让他有机会深入探访上海的侨界企业,对这里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侨界活力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比如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在侨务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一点尤为令人赞赏,但之前对此知之甚少。希望今后有机会将国内的情况通过韩国华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将上海的信息咨询传递给更多在韩华人华侨,吸引他们前来参观交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