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动拆迁中延续东台路文脉的建议
去年年底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而在工作调研中,我们发现市中心的东台路古玩一条街因商业开发已经被拆迁,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大德堂,反映了中国民间三代古玩收藏史、中日民间收藏友好交流史以及民国时期旧城厢古玩文化缩影等,也面临被全部拆除的境地,十分遗憾!
一、东台路古玩市场:上海的"琉璃厂"已一去不复返
东台路古玩市场,有上海"琉璃厂"之称的老地方。1988年,在上海市文管会、市工商局与市公安局等部门的主办下,将会稽市场上的古玩个体商贩,引进冷落的东台路花鸟市场,并在此创立了"浏河路旧工艺品市场"。这是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属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最初,在这经营做小生意的是一批回城知青、下岗职工等无业市民。古玩市场的生意非常艰难,以后慢慢热闹起来,以至于家家破墙开店。人行道上,明清瓷杂、钟表相机、文房四宝等各类工艺品数量现井喷式增长,东台路古玩一条街的声名逐渐在上海鹊起。以后30多年里,随着中外游客的增多,东台路还渐渐成了上海的旅游景点。在一些专供海外游客参考的旅游地图,以及部分国外刊发的上海旅游指南中,将东台路古玩市场摆在了与豫园、玉佛寺等齐名的位置。一时间,东台路古玩市场可谓炙手可热。据作家沈嘉祿回忆:"我亲眼看到港台人士在此扫货,影星们出手尤其凶猛,比如刘德华、罗大佑等人由上海这边的‘带路党’引导冲进一家古玩店,叫老板将一百多只旧手表统统拿出来,略作打量,便在柜台上分作四堆,每人拿下一堆。罗大佑春风得意地说:老货就是好!他们买明清鸟食缸也是这套路数,兜底抄起,坐地分‘赃’。"一些历史文化保护专家评论称:实际上,对于上海来说,像东台路这样的市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原来那些历史上慢慢形成的这些带有风水,带有人气、人际活动的文化遗产,现在已是越来越稀罕。东台路古玩市场,这种商业形态、卖古董的行为并非依傍于具体的建筑物,而是依傍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其实是真正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年,吴江路、华亭路、中央商场、襄阳市场等有着老上海人文记忆的特色商街一一消失。许多地方如果都以修旧如旧的借口去简单化,最后又变成了商业基地,虽然新天地成功了,但是东台路要成功很难。
二、大德堂:东台路古玩市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
说起东台路古玩市场,总要提到具有代表性的大德堂。国内外电视台来此地拍片子,大德堂是绕不过去的一道景观。这是东台路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具有国际古玩收藏交流背景的古玩店。
大德堂浸透三代古玩收藏家对祖国文物的热爱和传承。第一代:外公徐梦华,1900年出生,上海学徒出身,后在上海经营德大号和大德号这两家五金商店。平时省吃俭用,一生结余爱好收藏,成为解放时期上海滩有名的古董收藏家。1949年后,以资方代表出任中国五金机械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历任上海市一到三届人大代表。1959年,徐梦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献过包括商代武丁时期卜骨和商代青铜器在内的65件珍贵文物。文化部特意颁发褒奖状。1960年至1964年间徐梦华先后四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他最珍爱的169件青铜器、陶瓷器、砚台等文物和4798册图书。第二代:徐梦华女婿赵君榜,上海大境中学历史教师。1975年徐梦华过世。赵君榜开始延续岳父的古玩收藏。文革结束后,市有关方面开始第二次归还当初被抄家的古董字画,就有几辆卡车。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的中国,古老的古董行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为许多懂行的国内外藏家带来了淘宝的机会,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量的古代铜、陶瓷等文物也开始被倒卖到国际市场。赵君榜担心家中失而复得的收藏品再次流传出去甚至被外国人买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流传。他开始广交古董行的朋友,想办法将这些文物好好地保存下去。1985年,在淮海路一家只有十六平米的商铺开始百货经营,以维持保护和充实古董。商店名叫德大号,为纪念徐梦华而起。
大德堂也反映了中日民间古玩收藏的友好交流史。德大号古玩商店开业三年后,1988年赵君帮特意安排小儿子赵凯华去日本荣丰斋打工留学,专门学习古董收藏。荣丰斋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如同中国的荣宝斋。与赵凯华同在荣丰斋学徒的还有张荣德、梁章凯。张荣德,28岁时任上海朵云轩收购部经理。梁章凯现我国著名金石藏家。赵凯华在在荣丰斋长达四年的学习经历,使他与荣丰斋的第二代传人佐野丰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长了古董收藏知识,也学会了待人接物与经营的礼节。回国后,1993年5月8号,在东台路85号始建于1918年的老石库门建筑,收藏家徐梦华的大德号由外孙阿凯更名为大德堂,在这里正式开张。开始了他能担当一个家族生意承继人的一切磨练。而且古玩,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的领域。赵凯华一方面在国内经营古玩生意,一方面经常去日本收购流落在日本民间的中国古文物。在东京有一个古董储存处,两室两厅,满屋的古董。他频频赴东瀛,从日本人手里获取古董字画。大德堂也成了国内出名的拍卖场,如嘉德,西冷,工美,框时等货源之地。大德堂至今保持着日本古董行的经营方式。上海博印堂的赵正范,是赵凯华在日本留学时期结交的朋友,藏有很多老墨,他却把最有价值的、康熙皇帝六十岁生日大礼的造办处做的墨,给了大德堂。店里店主和客人之间都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日本的模式,日本的最有名的那些书法老师、篆刻家,到上海来,肯定必到大德堂交易古董。东台路的大德堂,已成为中日民间古董收藏家经常交流往来的驿站、会所。2016年,大德堂将与日本的荣丰斋进行更紧密型的合作。其中,将在东台路经常举办中日民间收藏文化讲座与培训。
三、贯彻中央城市会议精神,延续东台路古玩文脉
上海城市规划局长在去年世界城市日一个高峰论坛上说:"上海目前正在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逆生长’过程中,上海将更关注空间品质和生活方式,更关注历史传承和城市魅力的塑造,同时更关注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崧在今年1月5日城市公共空间的论坛上发表感言:"艺术为一座城市构建了气质,艺术也为一座城市构建着视觉秩序。-----我们要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来逐渐培育公共空间。"对于有着黄浦区老城厢文化记忆的东台路古玩文脉在动拆迁下如何延续,我们建议如下:
1. 由政府作为前导、开发商为主设立"东台路古玩文化传承基金",可以参照上海市的文化金融扶持政策进行组建。政府主导资金由该地块的购置土地资金中提留。
2. 以这文化古玩传承基金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补贴,在东台路原址建立"东台路古玩博物馆"。博物馆内将陈列东台路古玩街的发展历史,以租借方式展示现有东台路古玩商的一些珍贵古董。如大德堂现有许多珍贵古董面临拆迁后缺少保管展示的场所。并在正式签订动拆迁协议中,写明这方面的商榷协定。
3. 组织东台路古玩街原来一些经营有方、守财有道、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古董经营商、收藏家,在该博物馆设立古玩收藏培训学校。同时,可围绕该博物馆周边,利用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中心城区的古董文物交易、拍卖、鉴定、展示、培训等集散地。这也可与豫园地区、黄家阙路等古玩市场的整合进行统筹考虑。
4. 利用东台路古玩市场拆迁机遇,在黄浦区原老城厢区域规划发展文化金融集聚区。市政府出台有专门扶持文化金融的16条政策,其中一条就是鼓励设立文化金融集聚区。这个文化金融集聚区,可初期以打造设立私人古董博物馆群为主。这需要政府规划指导,产业基金政策扶持,以民间开发为主导,带动黄浦区的文化经济的新业态发展,一旦形成规模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上世纪70年代起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镇创办的欧洲艺术古董博览会(TEFAF)为例,该博览会每年仅举办10天,但是成交额以数十亿美元计,一件古董艺术品动辄数百万美元。根据《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统计,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可见中国艺术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之巨大。
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需要与历史文脉传承有机结合。"十三五"时期,黄浦区旧城改造将逾2.6万户。对于那些需要整体动拆迁的路段或住宅区,如果其中有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则需要与所在区域的市民或经营机构共同协商,如何既完成旧区改造,又能传承和延续当地珍贵的文脉。特别是对于改造后仍作为主要是文化经营的地段,则拟应首先重视原住民(原经营机构)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所指出的: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友情链接
去年年底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而在工作调研中,我们发现市中心的东台路古玩一条街因商业开发已经被拆迁,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大德堂,反映了中国民间三代古玩收藏史、中日民间收藏友好交流史以及民国时期旧城厢古玩文化缩影等,也面临被全部拆除的境地,十分遗憾!
一、东台路古玩市场:上海的"琉璃厂"已一去不复返
东台路古玩市场,有上海"琉璃厂"之称的老地方。1988年,在上海市文管会、市工商局与市公安局等部门的主办下,将会稽市场上的古玩个体商贩,引进冷落的东台路花鸟市场,并在此创立了"浏河路旧工艺品市场"。这是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属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最初,在这经营做小生意的是一批回城知青、下岗职工等无业市民。古玩市场的生意非常艰难,以后慢慢热闹起来,以至于家家破墙开店。人行道上,明清瓷杂、钟表相机、文房四宝等各类工艺品数量现井喷式增长,东台路古玩一条街的声名逐渐在上海鹊起。以后30多年里,随着中外游客的增多,东台路还渐渐成了上海的旅游景点。在一些专供海外游客参考的旅游地图,以及部分国外刊发的上海旅游指南中,将东台路古玩市场摆在了与豫园、玉佛寺等齐名的位置。一时间,东台路古玩市场可谓炙手可热。据作家沈嘉祿回忆:"我亲眼看到港台人士在此扫货,影星们出手尤其凶猛,比如刘德华、罗大佑等人由上海这边的‘带路党’引导冲进一家古玩店,叫老板将一百多只旧手表统统拿出来,略作打量,便在柜台上分作四堆,每人拿下一堆。罗大佑春风得意地说:老货就是好!他们买明清鸟食缸也是这套路数,兜底抄起,坐地分‘赃’。"一些历史文化保护专家评论称:实际上,对于上海来说,像东台路这样的市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原来那些历史上慢慢形成的这些带有风水,带有人气、人际活动的文化遗产,现在已是越来越稀罕。东台路古玩市场,这种商业形态、卖古董的行为并非依傍于具体的建筑物,而是依傍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其实是真正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年,吴江路、华亭路、中央商场、襄阳市场等有着老上海人文记忆的特色商街一一消失。许多地方如果都以修旧如旧的借口去简单化,最后又变成了商业基地,虽然新天地成功了,但是东台路要成功很难。
二、大德堂:东台路古玩市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
说起东台路古玩市场,总要提到具有代表性的大德堂。国内外电视台来此地拍片子,大德堂是绕不过去的一道景观。这是东台路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具有国际古玩收藏交流背景的古玩店。
大德堂浸透三代古玩收藏家对祖国文物的热爱和传承。第一代:外公徐梦华,1900年出生,上海学徒出身,后在上海经营德大号和大德号这两家五金商店。平时省吃俭用,一生结余爱好收藏,成为解放时期上海滩有名的古董收藏家。1949年后,以资方代表出任中国五金机械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历任上海市一到三届人大代表。1959年,徐梦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献过包括商代武丁时期卜骨和商代青铜器在内的65件珍贵文物。文化部特意颁发褒奖状。1960年至1964年间徐梦华先后四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他最珍爱的169件青铜器、陶瓷器、砚台等文物和4798册图书。第二代:徐梦华女婿赵君榜,上海大境中学历史教师。1975年徐梦华过世。赵君榜开始延续岳父的古玩收藏。文革结束后,市有关方面开始第二次归还当初被抄家的古董字画,就有几辆卡车。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的中国,古老的古董行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为许多懂行的国内外藏家带来了淘宝的机会,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量的古代铜、陶瓷等文物也开始被倒卖到国际市场。赵君榜担心家中失而复得的收藏品再次流传出去甚至被外国人买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流传。他开始广交古董行的朋友,想办法将这些文物好好地保存下去。1985年,在淮海路一家只有十六平米的商铺开始百货经营,以维持保护和充实古董。商店名叫德大号,为纪念徐梦华而起。
大德堂也反映了中日民间古玩收藏的友好交流史。德大号古玩商店开业三年后,1988年赵君帮特意安排小儿子赵凯华去日本荣丰斋打工留学,专门学习古董收藏。荣丰斋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如同中国的荣宝斋。与赵凯华同在荣丰斋学徒的还有张荣德、梁章凯。张荣德,28岁时任上海朵云轩收购部经理。梁章凯现我国著名金石藏家。赵凯华在在荣丰斋长达四年的学习经历,使他与荣丰斋的第二代传人佐野丰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长了古董收藏知识,也学会了待人接物与经营的礼节。回国后,1993年5月8号,在东台路85号始建于1918年的老石库门建筑,收藏家徐梦华的大德号由外孙阿凯更名为大德堂,在这里正式开张。开始了他能担当一个家族生意承继人的一切磨练。而且古玩,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的领域。赵凯华一方面在国内经营古玩生意,一方面经常去日本收购流落在日本民间的中国古文物。在东京有一个古董储存处,两室两厅,满屋的古董。他频频赴东瀛,从日本人手里获取古董字画。大德堂也成了国内出名的拍卖场,如嘉德,西冷,工美,框时等货源之地。大德堂至今保持着日本古董行的经营方式。上海博印堂的赵正范,是赵凯华在日本留学时期结交的朋友,藏有很多老墨,他却把最有价值的、康熙皇帝六十岁生日大礼的造办处做的墨,给了大德堂。店里店主和客人之间都是朋友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日本的模式,日本的最有名的那些书法老师、篆刻家,到上海来,肯定必到大德堂交易古董。东台路的大德堂,已成为中日民间古董收藏家经常交流往来的驿站、会所。2016年,大德堂将与日本的荣丰斋进行更紧密型的合作。其中,将在东台路经常举办中日民间收藏文化讲座与培训。
三、贯彻中央城市会议精神,延续东台路古玩文脉
上海城市规划局长在去年世界城市日一个高峰论坛上说:"上海目前正在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逆生长’过程中,上海将更关注空间品质和生活方式,更关注历史传承和城市魅力的塑造,同时更关注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崧在今年1月5日城市公共空间的论坛上发表感言:"艺术为一座城市构建了气质,艺术也为一座城市构建着视觉秩序。-----我们要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来逐渐培育公共空间。"对于有着黄浦区老城厢文化记忆的东台路古玩文脉在动拆迁下如何延续,我们建议如下:
1. 由政府作为前导、开发商为主设立"东台路古玩文化传承基金",可以参照上海市的文化金融扶持政策进行组建。政府主导资金由该地块的购置土地资金中提留。
2. 以这文化古玩传承基金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补贴,在东台路原址建立"东台路古玩博物馆"。博物馆内将陈列东台路古玩街的发展历史,以租借方式展示现有东台路古玩商的一些珍贵古董。如大德堂现有许多珍贵古董面临拆迁后缺少保管展示的场所。并在正式签订动拆迁协议中,写明这方面的商榷协定。
3. 组织东台路古玩街原来一些经营有方、守财有道、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古董经营商、收藏家,在该博物馆设立古玩收藏培训学校。同时,可围绕该博物馆周边,利用市场机制,逐渐形成市中心城区的古董文物交易、拍卖、鉴定、展示、培训等集散地。这也可与豫园地区、黄家阙路等古玩市场的整合进行统筹考虑。
4. 利用东台路古玩市场拆迁机遇,在黄浦区原老城厢区域规划发展文化金融集聚区。市政府出台有专门扶持文化金融的16条政策,其中一条就是鼓励设立文化金融集聚区。这个文化金融集聚区,可初期以打造设立私人古董博物馆群为主。这需要政府规划指导,产业基金政策扶持,以民间开发为主导,带动黄浦区的文化经济的新业态发展,一旦形成规模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上世纪70年代起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镇创办的欧洲艺术古董博览会(TEFAF)为例,该博览会每年仅举办10天,但是成交额以数十亿美元计,一件古董艺术品动辄数百万美元。根据《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统计,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可见中国艺术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之巨大。
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需要与历史文脉传承有机结合。"十三五"时期,黄浦区旧城改造将逾2.6万户。对于那些需要整体动拆迁的路段或住宅区,如果其中有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则需要与所在区域的市民或经营机构共同协商,如何既完成旧区改造,又能传承和延续当地珍贵的文脉。特别是对于改造后仍作为主要是文化经营的地段,则拟应首先重视原住民(原经营机构)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所指出的: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