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侨联参访调研君实生物,与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共议——如何解决创新药集采滞后、融资难问题
生物医药是上海大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为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侨企的合作,推动行业内创新企业的发展,近日,市侨联“服务侨企面对面”活动走进位于浦东前滩的上海君实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活动通过向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了解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途径。
君实生物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邹建军介绍,2012年12月,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海归和本土科学家在浦东张江药谷一间不到30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创立了君实生物。作为一家致力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自成立以来,君实生物坚持科技创新与国际化发展并重,凭借长三角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巩固了君实生物全产业链建设的步伐,也为本土高质量生物药服务国内外病患奠定了基础。从位于浦东的全球总部出发,君实生物已在中国和美国分别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并在苏州吴江和上海临港建有2个大型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依托全球一体化源头创新能力,构建起覆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慢性代谢类、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五大治疗领域50余款创新药物的多层次产品管线。其中,已有4款产品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包括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在中美两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新冠疫情期间,君实生物参与开发了埃特司韦单抗、民得维等多款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创新药物。其中,民得维开发仅用88天就递交了上市申请,开创了临床药物开发史上的纪录。近期,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用于小细胞肺癌(ES-SCLC)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九项和第十项适应症。
上海生物医药数字化运营标准创新联合体创始委员、华谊腾讯总裁、医智诺执行董事长何文意,希诺神州总经理韩之海,上海同合万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许昊珺,上海国泰生命科技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一佳,上海力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明慧等生物医药行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机构的业务方向,并与君实生物的管理层商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李一佳介绍,上海国泰生命科技园是一个专注生命科技的产业园(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年底正式投入对外运营。产业园在3个领域引进了院士科学家开展合作,其中,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与赵国屏院士合作,建立了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在细胞治疗领域与张丹院士合作,开展国内外细胞治疗产业的合作;在医工结合领域与陈颉院士合作,拟建设上海微纳制造实训中心。未来君实生物如果想要“出海”去东南亚或沙特开拓市场,国泰生命科技园可以牵线搭桥。
君实生物高级政府事务副总裁李鑫提到,创新药是人们通常称为“双十”投入(即:投入10亿美金、花10年产出新药)的高投入、高风险行业。目前,作为支付方,国家医保往往对创新药的降价幅度要求很高,创新药的市场化定价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其很难形成商业闭环。而这样的现状进一步推高了创新药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难度。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下,虽然特瑞普利单抗已成功出海,且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国内的近33倍,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旧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一感受引发了何文意等业内人士的共鸣。大家认为,如果创新药定价只能走眼下的医保谈判这个渠道,其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就很难往上提。要让“双十”投入的创新药能从市场得到回报,起码实现成本的回收,需要政策层面改革的推动。
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表示,生物医药是我国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与广大百姓健康需求息息相关。市侨联会不断倾听侨企的诉求,推介成功经验,促进相关侨企的合作,并结合企业具体实践,积极反映意见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浦东新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郭青表示,浦东新区侨联将在市侨联的带领下,通过侨情专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生物医药领域侨企面临的集采滞后、融资困难等共性问题,同时帮助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增加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增强国际竞争力。今年,浦东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已成立了一家针对三大先导产业的投资中心和两家生物医药服务公司,企业可能短期内还感受不到其作用,未来如果在服务推进、落实过程中发现有需要优化的内容,可以通过侨联的渠道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反映。
友情链接
生物医药是上海大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为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侨企的合作,推动行业内创新企业的发展,近日,市侨联“服务侨企面对面”活动走进位于浦东前滩的上海君实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活动通过向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了解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途径。
君实生物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邹建军介绍,2012年12月,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海归和本土科学家在浦东张江药谷一间不到30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创立了君实生物。作为一家致力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自成立以来,君实生物坚持科技创新与国际化发展并重,凭借长三角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巩固了君实生物全产业链建设的步伐,也为本土高质量生物药服务国内外病患奠定了基础。从位于浦东的全球总部出发,君实生物已在中国和美国分别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并在苏州吴江和上海临港建有2个大型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依托全球一体化源头创新能力,构建起覆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慢性代谢类、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五大治疗领域50余款创新药物的多层次产品管线。其中,已有4款产品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包括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在中美两国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新冠疫情期间,君实生物参与开发了埃特司韦单抗、民得维等多款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创新药物。其中,民得维开发仅用88天就递交了上市申请,开创了临床药物开发史上的纪录。近期,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用于小细胞肺癌(ES-SCLC)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九项和第十项适应症。
上海生物医药数字化运营标准创新联合体创始委员、华谊腾讯总裁、医智诺执行董事长何文意,希诺神州总经理韩之海,上海同合万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许昊珺,上海国泰生命科技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一佳,上海力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明慧等生物医药行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机构的业务方向,并与君实生物的管理层商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李一佳介绍,上海国泰生命科技园是一个专注生命科技的产业园(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年底正式投入对外运营。产业园在3个领域引进了院士科学家开展合作,其中,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与赵国屏院士合作,建立了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在细胞治疗领域与张丹院士合作,开展国内外细胞治疗产业的合作;在医工结合领域与陈颉院士合作,拟建设上海微纳制造实训中心。未来君实生物如果想要“出海”去东南亚或沙特开拓市场,国泰生命科技园可以牵线搭桥。
君实生物高级政府事务副总裁李鑫提到,创新药是人们通常称为“双十”投入(即:投入10亿美金、花10年产出新药)的高投入、高风险行业。目前,作为支付方,国家医保往往对创新药的降价幅度要求很高,创新药的市场化定价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其很难形成商业闭环。而这样的现状进一步推高了创新药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难度。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下,虽然特瑞普利单抗已成功出海,且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国内的近33倍,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旧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一感受引发了何文意等业内人士的共鸣。大家认为,如果创新药定价只能走眼下的医保谈判这个渠道,其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就很难往上提。要让“双十”投入的创新药能从市场得到回报,起码实现成本的回收,需要政策层面改革的推动。
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表示,生物医药是我国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与广大百姓健康需求息息相关。市侨联会不断倾听侨企的诉求,推介成功经验,促进相关侨企的合作,并结合企业具体实践,积极反映意见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浦东新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郭青表示,浦东新区侨联将在市侨联的带领下,通过侨情专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生物医药领域侨企面临的集采滞后、融资困难等共性问题,同时帮助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增加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增强国际竞争力。今年,浦东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已成立了一家针对三大先导产业的投资中心和两家生物医药服务公司,企业可能短期内还感受不到其作用,未来如果在服务推进、落实过程中发现有需要优化的内容,可以通过侨联的渠道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