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中国·欢聚上海 | 做“小笼”、品文化、寻根脉 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嘉定
“南翔古镇是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因寺而得名。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就建成了白鹤南翔寺。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的美誉……”7月27日下午,在嘉定区侨联的安排下,来沪参加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上海营的营员们来到有着千年历史的南翔古镇,共同品味舌尖上的上海,一起探寻“魔都”的历史文脉。
.jpg)
“一笼人间烟火,老街园林辉映。”从南翔老街入口出发,营员们经一道狭长廊道,跨越报济桥,“双塔古井”之观始至眼前。这两座宝塔为纯砖仿木结构,七级八面,高11米,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相传始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距今已逾千年,尽显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
由双塔向前,拐入弄堂口,古色古香的檀园便呈现在营员面前。檀园小巧而精致,初至园中即豁然开朗,由环形走廊包裹着的芙蓉沜完整暴露在大家面前。波光粼粼,鱼游虾嬉,讨喜的一众锦鲤围绕着营员们游动,似与人同乐。
.jpg)
不远处,檀园原主人李流芳与友人写诗作画的次醉厅伫立于平台之上,旁有闲章“每蒙天一笑”展示于墙上,体现了他闲适旷达、清新自然的文人之风。次醉厅与远处叠石所作的“流云飞瀑”景观遥相呼应,典雅大气,引人驻足。面对着“萝壑”假山景观,营员们和领队老师面露笑意,在快门声中,将此时此刻定格为永恒。
.jpg)
从檀园出门右拐,没几步路,营员们便到了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它建于南翔寺原址之上,一砖一石都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沉淀。展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南翔古镇的沧桑历史——从明清时南翔民众抗击倭寇到抗日战争时陈少芸修建“缺角亭”,一个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jpg)
“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而著称,由黄明贤先生于清代同治十年创造。它采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以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在南翔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营员们一边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一边跟随面点师傅的手势开始体验:一按、一包、一捏、一提……只需简单几个步骤,一只只精致玲珑的南翔小笼便跃然手上。
面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一件件“作品”,营员们像对待珍贵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一层层笼屉里,然后再由外向内整整齐齐摆好,静待师傅们的“检验成果”。
.jpg)
“出锅啦!”在经过十多分钟的高温蒸制后,随着大堂师傅的一声高喊,营员们终于看到了“成品”,并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笼包。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引爆,先前手工制作的劳累仿佛消失净尽,惟余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虽然我在日本的中餐厅也吃过小笼包,但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更鲜香、更诱人!”来自日本的小营员尚一然如是说。
.jpg)
接下来,营员们将和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小伙伴们结对,开启“做一天上海人”活动。每位营员将走进结对同学的家中,继续探寻上海这座城市地道的“烟火气”。(特约通讯员:金裕翀)
友情链接
“南翔古镇是上海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因寺而得名。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就建成了白鹤南翔寺。历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赛苏城’的美誉……”7月27日下午,在嘉定区侨联的安排下,来沪参加2024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上海营的营员们来到有着千年历史的南翔古镇,共同品味舌尖上的上海,一起探寻“魔都”的历史文脉。
“一笼人间烟火,老街园林辉映。”从南翔老街入口出发,营员们经一道狭长廊道,跨越报济桥,“双塔古井”之观始至眼前。这两座宝塔为纯砖仿木结构,七级八面,高11米,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相传始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距今已逾千年,尽显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
由双塔向前,拐入弄堂口,古色古香的檀园便呈现在营员面前。檀园小巧而精致,初至园中即豁然开朗,由环形走廊包裹着的芙蓉沜完整暴露在大家面前。波光粼粼,鱼游虾嬉,讨喜的一众锦鲤围绕着营员们游动,似与人同乐。
不远处,檀园原主人李流芳与友人写诗作画的次醉厅伫立于平台之上,旁有闲章“每蒙天一笑”展示于墙上,体现了他闲适旷达、清新自然的文人之风。次醉厅与远处叠石所作的“流云飞瀑”景观遥相呼应,典雅大气,引人驻足。面对着“萝壑”假山景观,营员们和领队老师面露笑意,在快门声中,将此时此刻定格为永恒。
从檀园出门右拐,没几步路,营员们便到了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它建于南翔寺原址之上,一砖一石都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沉淀。展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南翔古镇的沧桑历史——从明清时南翔民众抗击倭寇到抗日战争时陈少芸修建“缺角亭”,一个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而著称,由黄明贤先生于清代同治十年创造。它采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以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在南翔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营员们一边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一边跟随面点师傅的手势开始体验:一按、一包、一捏、一提……只需简单几个步骤,一只只精致玲珑的南翔小笼便跃然手上。
面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一件件“作品”,营员们像对待珍贵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一层层笼屉里,然后再由外向内整整齐齐摆好,静待师傅们的“检验成果”。
“出锅啦!”在经过十多分钟的高温蒸制后,随着大堂师傅的一声高喊,营员们终于看到了“成品”,并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笼包。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引爆,先前手工制作的劳累仿佛消失净尽,惟余扑面而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虽然我在日本的中餐厅也吃过小笼包,但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更鲜香、更诱人!”来自日本的小营员尚一然如是说。
接下来,营员们将和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小伙伴们结对,开启“做一天上海人”活动。每位营员将走进结对同学的家中,继续探寻上海这座城市地道的“烟火气”。(特约通讯员:金裕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