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侨联系统先进个人:邓惠娟
邓惠娟同志自2013年担任上海市嘉定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以来,她工作严谨,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嘉定区侨联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全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在传承发展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历年来,嘉定区侨联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组织”等多个国家、市级荣誉称号,为区域改革发展和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jpg)
一、坚持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邓惠娟同志勤于学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做到勤学、勤行、慎独。把学习作为不断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和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工作中,邓惠娟同志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带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不断凝聚侨心向党的广泛共识。她积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通过党组(扩大)会、红色践行活动、侨务干部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开展有步骤、有声势、有特色、有成效的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引导侨界听党话、跟党走,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主动肩负起侨联事业创新发展新征程的职责使命。
.jpg)
二、真诚奉献,做服务侨胞的贴心人
邓惠娟有较强的为侨服务意识,恪守为侨之责、多出利侨之策、多谋利侨之事,创新为侨服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维护好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她坚持调查研究,经常性深入基层侨联组织、涉侨社团、涉侨企业及归侨侨眷家庭等群体,广泛宣传侨法和党的侨务政策,发挥“侨”力量,畅通侨胞侨属诉求渠道、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助推侨资企业快速发展。她经常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开展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敬老护侨活动,做到关爱工作常态化,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为侨服务氛围。
工作中,邓惠娟同志充分认识到基层侨联建设的重要性,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侨联、市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排摸,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成立“侨之家”“侨微家”“新侨驿站”等基层组织。目前嘉定区共建立侨之家145个、侨微家12个、新侨驿站12个,有效扩大了覆盖面。并以全国侨胞之家、特色新侨驿站建设为示范引领,切实深化侨务工作内涵,提高为侨服务水平。
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邓惠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为侨服务工作,做到“党有号召,侨有行动”。她深入一线,并积极引导全区侨商侨企及社会爱心人士踊跃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共计433万余元。她深入基层,主动学习了解中央、市、区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政策,稳步推动侨资企业复工复产。
.jpg)
三、注重创新,当好侨联工作的带头人
邓惠娟同志坚持为侨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优势,积极为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侨”力量。
一是善于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区归联会、区侨青委、“侨帮侨”创业基地等涉侨组织作用,结合实际和侨界特点,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东锦“侨帮侨”创业基地累计引进孵化创业项目162家,其中22家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近五年创造税收7000余万,在孵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00余个。“海嘉论坛”“创业中国”等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助推产业、资本精准对接,搭建海外人才来华创业的全球化平台,为上海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贡献侨界力量。
二是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区政协常委、侨联界别召集人,邓惠娟同志亲自带头,积极建言资政,平时加强与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和沟通,组织侨界人士及代表委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嘉定区重大决策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带领界别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世界级汽车中心等重点工作充分建言献策,向市侨联上报社情民意39篇,向区政协大会提交了近百余件团体和委员个人提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侨界特点,其中5篇获嘉定区政协年度优秀提案。
三是勇于开拓创新。邓惠娟同志善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不断加强与海外重点侨团侨社、中青年一代和新华侨华人的联系。近年来,与英国、芬兰、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侨团保持友好关系。不断弘扬中华文化,积极探索海外华裔新生代工作,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区侨联已经形成了“同根同源”“我们的城市”“海燕归巢”等区域侨文化特色品牌,不断讲好中国故事。
友情链接
邓惠娟同志自2013年担任上海市嘉定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以来,她工作严谨,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嘉定区侨联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全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在传承发展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历年来,嘉定区侨联荣获“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组织”等多个国家、市级荣誉称号,为区域改革发展和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一、坚持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邓惠娟同志勤于学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做到勤学、勤行、慎独。把学习作为不断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和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工作中,邓惠娟同志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带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不断凝聚侨心向党的广泛共识。她积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通过党组(扩大)会、红色践行活动、侨务干部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开展有步骤、有声势、有特色、有成效的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引导侨界听党话、跟党走,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主动肩负起侨联事业创新发展新征程的职责使命。
二、真诚奉献,做服务侨胞的贴心人
邓惠娟有较强的为侨服务意识,恪守为侨之责、多出利侨之策、多谋利侨之事,创新为侨服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维护好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她坚持调查研究,经常性深入基层侨联组织、涉侨社团、涉侨企业及归侨侨眷家庭等群体,广泛宣传侨法和党的侨务政策,发挥“侨”力量,畅通侨胞侨属诉求渠道、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助推侨资企业快速发展。她经常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开展 “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敬老护侨活动,做到关爱工作常态化,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为侨服务氛围。
工作中,邓惠娟同志充分认识到基层侨联建设的重要性,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侨联、市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加强排摸,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成立“侨之家”“侨微家”“新侨驿站”等基层组织。目前嘉定区共建立侨之家145个、侨微家12个、新侨驿站12个,有效扩大了覆盖面。并以全国侨胞之家、特色新侨驿站建设为示范引领,切实深化侨务工作内涵,提高为侨服务水平。
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邓惠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为侨服务工作,做到“党有号召,侨有行动”。她深入一线,并积极引导全区侨商侨企及社会爱心人士踊跃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共计433万余元。她深入基层,主动学习了解中央、市、区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政策,稳步推动侨资企业复工复产。
三、注重创新,当好侨联工作的带头人
邓惠娟同志坚持为侨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侨联组织的优势,积极为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侨”力量。
一是善于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区归联会、区侨青委、“侨帮侨”创业基地等涉侨组织作用,结合实际和侨界特点,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东锦“侨帮侨”创业基地累计引进孵化创业项目162家,其中22家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近五年创造税收7000余万,在孵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700余个。“海嘉论坛”“创业中国”等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助推产业、资本精准对接,搭建海外人才来华创业的全球化平台,为上海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贡献侨界力量。
二是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区政协常委、侨联界别召集人,邓惠娟同志亲自带头,积极建言资政,平时加强与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和沟通,组织侨界人士及代表委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嘉定区重大决策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带领界别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世界级汽车中心等重点工作充分建言献策,向市侨联上报社情民意39篇,向区政协大会提交了近百余件团体和委员个人提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侨界特点,其中5篇获嘉定区政协年度优秀提案。
三是勇于开拓创新。邓惠娟同志善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不断加强与海外重点侨团侨社、中青年一代和新华侨华人的联系。近年来,与英国、芬兰、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侨团保持友好关系。不断弘扬中华文化,积极探索海外华裔新生代工作,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区侨联已经形成了“同根同源”“我们的城市”“海燕归巢”等区域侨文化特色品牌,不断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