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马铁驹

      发布时间: 2023-09-16   

字体:【大】【中】【小】

马铁驹同志于2000年到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知识系统专业学习,200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9月回国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任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奉贤区侨联副主席、华东理工大学侨联副主席。

马铁驹同志科研成果突出,先后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东方学者等多项人才称号,并担任国家自科基金委各类项目汇评专家、教学部学科评估专家。

马铁驹同志作为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领军人才,回国工作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Management Sc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Energy Economics》等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独立作者在国际顶尖管理类刊物《Management Science》上发表论文《Coping with Uncertainties 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这是该杂志近30年来第一次发表以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以中国大陆的科研机构和院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是其中10个优秀成果之一。

马铁驹同志主要致力于技术演化及能源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一方面,从运筹学角度出发,构建内生技术变化的优化模型,得出和分析国家/地区优化的技术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出发,用基于agent的方法来模拟技术创新过程和技术系统的演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中,以能源技术和能源技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分析技术学习、不确定性、以及决策体之间的交互这三种因素对技术及技术系统演化的影响,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一是提出了给技术学习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风险成本设定一个上限的“风险限制法”, 跟原有的“风险因子法”比较起来,“风险限制法”较少依赖决策者的主观风险态度,具有更为客观的特点。同时构建了考虑技术学习及其不确定性、动态需求、配套设施空间重置的新技术采纳优化模型。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模型分析我国煤电系统的发展战略,以及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的技术采纳和产能配置;二是把基于agent的新能源汽车扩散模型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提出了用真实的社会、经济、路网数据来生成驾驶者agent的行车路线的方法,并以上海为例模拟和分析不同技术学习率、不同补贴或优惠政策、以及不同初始加能站分布下新能源汽车的扩散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初始加能站的优化布局提供决策支持模型。

马铁驹同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牛津大学的Farmer教授等在回顾把基于主体建模分析技术采纳时引用了其成果、耶鲁大学的Gruebler教授等在回顾能源系统模型时引用了其成果。德国Fraunhofer ISI(弗朗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leiter博士等认为其研究是考虑边际报仇递增,不确定性,异质主体的模型的“实在的第一步”;普林斯顿大学Floudas教授等认为其工作是基于不确定性规划研究领域里的重要贡献;东京大学的Kraines教授和麻省理工大学的Wallace教授把其究作为工业生态学中基于主体建模的主要例子。其研究成果还曾被作为Santa Fe Institute夏季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讲义的部分内容。

马铁驹同志的研究成果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提供了支撑。202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基于主体的新能源汽车能源技术系统演化建模与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项目“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系统技术体系演化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撑。

马铁驹同志管理能力强。担任商学院院长,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工作重点突出,带领学院成功通过AACSB认证、获批工商管理博士点,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发展。

马铁驹同志作为奉贤区侨联副主席、华东理工大学侨联副主席,积极组织和参与侨联各项活动,注重拓展活动形式、提升组织凝聚力,特别关注青年骨干培养,乐于奉献。2020年获“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