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征文:天高展飞翼 丹心付新华——三十而立的新华医院急诊科——潘曙明

      发布时间:2018/10/31 16:05:44

字体:【大】【中】【小】

  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成立于1985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伊始,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小科室,彼时的急诊科只有1名固定的医生,就诊量也很少。并且当时国内急诊科医生的构成,都是其他专科医生因各种原因分流而来,或者是专科医生的短时间轮转,所谓“铁打的急诊营盘、流水的急诊科医生”。医生对科室的感情、对急诊工作的热情,可想而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三十而立,而今的新华医院急诊科已是上海市急诊量最大的急诊,特别是在现任学科带头人潘曙明教授的带领下,2013年入选国家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项目。已由建科初始只有1名医生的小科室一跃成为有床位50张,固定编制医生60名的大科室。

  WDCM上传图片

  潘曙明教授从大学毕业刚到新华医院初始,就分配到急诊科工作,当时虽然建科已有一段时间,但科室依旧在地下室,依旧没有稳定的学科梯队。面对科室当时的现状,当时作为住院医生的他,没有太多的资源在短时间内改变科室,但他非常清楚,一个团队的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个个体的发展,最终会推动一个集体的大发展。而人的发展,落实到每个急诊科医生身上,首先就是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随即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在完成三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当时的小潘医生考入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诊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国内著名急诊专家杨兴易教授,成为新华医院急诊科乃至整个新华医院第一个急诊专业的研究生。在当时看似一个个人的行为,其实对后来科室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说明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的进一步完善,对新华医院急诊科来说,也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标志着这个科室人才梯队的培养已踏出了“专业化”的第一步。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密不可分,个人发展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每一个临床医生的进步最终会推动整个科室的发展,但每个人的进步一定是顺乎时代的背景,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新华医院急诊科的起步和后来的进一步发展正是这个辩证关系的缩影。

  新华医院是一所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而最大的特色是成人科室和儿童科室全部具备,详细说来,就是每一个专业都有成人部分和儿科部分,这在全国其他任何一家医院皆不具备,这也是新华医院最大的特色。而结合这个特色,新华医院的急诊一定也是成人特色和儿科特色都突出的科室。针对这个特色,在国内一流急诊专业完成硕士生培训、并已成为新华急诊副主任的潘医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决定在学科上将成人和儿科结合。而要完成这个结合,先从自身做起,潘主任又考取了国内著名儿科专家沈晓明教授的博士生,博士课题专注于儿童创伤安全保护的研究。从专业角度实现了成人和儿科的有机结合,而正是当时的这种结合,大大推动了新华急诊创伤治疗的发展。目前新华急诊实施“急救—创伤—ICU一体化”的大急诊运作模式,急诊创伤亚专业已初步形成儿童创伤的诊疗特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习班,目前是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ITLS)两个中国分部之一、“上海联合道路科学研究中心”理事单位、WHO道路交通安全项目的合作者之一;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推进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

  WDCM上传图片

  除此以外,新华急诊科设有急诊心血管病及复苏、急性脑卒中与脑保护、急诊交通伤、急诊流行病、脏器支持、危重症感染、急救护理等七项亚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作为上海急诊量最大的科室,新华医院急诊科承担了众多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华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也再也不是当年“铁打的急诊营盘、流水的急诊科医生”的状态,现在的每一个新华急诊人都有发自内心的集体自豪感和专业自豪感。而这些都是得益于大时代赋予学科和个人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十年来,新华医院急诊科不仅着眼于杨浦区、上海市,更放眼于全国和世界,先后派出20余名学科骨干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长期学习和短期的交流,开阔了专业视野,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新华医院急诊科也接收了美国、芬兰等国家医学生的短期培训,扩大了对外交流。

   WDCM上传图片 

  现在的新华医院急诊科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急诊科,科室毕业的研究生广受国内各大医院的欢迎,当年的小潘医生、潘主任也已成为国内著名急诊专家潘教授。2018年的一个周末,潘教授外出讲学的途中,万米高空飞机上,一个年轻患者突发心悸等严重不适,在空乘呼叫同机人员有无医生时,潘教授挺身而出,快速查体、准确判断,并利用机上备便的药物和设施,给机上这名患者做了及时、准确的处理。当这名患者转危为安后,空乘人员以一瓶“长城干红葡萄酒”感谢潘教授,但无论是这名患者还是空乘人员,都无从知道:这名挺身而出、施以援手的是国内著名医学专家。而作为医学专家的潘教授来说,这只不过是他职业生涯中救治的无数危重患者中的一名,而这次救治行为也不过是他作为医生的一次普通不过的本色展示。在他心中,更为重要、更为关注的是急诊医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品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上海现代化建设,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温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动反映侨界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地投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凝心聚力,上海市侨联即日起举办“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侨界创新创业故事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

  ●征集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以各种方式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征集内容:一张(或数张)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为电子稿件,文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要求像素在1M以上)及相关的回忆,反映本人在上海创新创业难忘的一段经历和独到感悟。要求生动性较强,能够折射时代背景,反映奋斗精神。文字篇幅一般在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hqlwx@163.com

  ●要求:来稿请附本人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投稿”。

  录用作品将在市侨联系统网络平台推送,并向各大媒体推荐报道。作品一经录用,将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1、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录用作品,不再另支付稿酬。

  2、投稿作者对其作品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涉及有关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3、主办方拥有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方式:

  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

  联系人:黄伯雄、钱人源

  电话兼传真:021—62496352

  ●截稿时间:2018年10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