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征文: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一位即将海归的留德学子——作者王仕亿

      发布时间:2018/10/30 16:30:44

字体:【大】【中】【小】

  (作者系上海侨联海外青年委员)

  根据教育部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作为当代留学大潮中的非常普通一员,也许大家可以从我的经历中看到新一代留学生的一些思想变化。

  成长

  1989年我生于上海,在童年的时候,改革开放对我来说最为形象的回忆就是看着浦东——上海的天际线,从无到有的“生长”的过程。年幼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一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以及相对优质的物质条件,顺利地进入了大学。

  2007年我考入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就读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前三年的学习在国内进行,第四年赴德国完成学习、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并获中德双方合作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2014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亲笔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评价我们学院参与的这个合作项目是两国“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0年,上海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世博会就像一个面向世界的舞台,让上海乃至全国人民和整个世界有如此近距离的交流。也正是世博会这个舞台,让世界真正看到个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和中国。那一年,我参加了许多世博会的志愿活动,同年9月,随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的一百多位大三应届同学一起前往德国开始了我的留德生活。

   WDCM上传图片 

  我们这一批交流学生和德国合作学校之一耶拿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学生合影

   WDCM上传图片 

  在西门子安贝格智慧工厂完成本科学业

  留德的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已经8年过去了,当初刚下飞机的青涩仿佛还是历历在目,在本科之后又继续在柏林工业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如今我已经在德国成家立业,目前在德国汉堡定居,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师的工作。

  见证

  留德期间,遇到过不少老一辈的华侨前辈,听着他们的奋斗故事,再一次感觉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上海的改革开放,让我们从小就有着相对开放的眼界,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让我们在海外的生活相对不用像老一辈人一样辛苦,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和容易地融入到了西方社会,不用太担心生计,而更多地认识西方社会,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留德8年的时间里,中国和德国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实质性地推动了中德关系的快速发展,展开了许多领域的合作,作为一名海外党员,我也积极参与了许多中德两国间的活动。

  2012年,我作为上海市华侨基金会的海外志愿者,参与了由中国侨联、中国西藏网和上海侨联在德国汉堡“豫园”联合举办的“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展。这次活动是一次以文化艺术交流形式,以公益为特点的国际性交流的活动,得到了当地市议会、政要、媒体、侨领侨胞的热情参与和一致好评。

  2013年,我参与了德国中国商会的成立及初期工作。在这期间,我先后参与了许多中德政商届的活动,以及参与了《中资企业在德商业环境调查》和《投资德国指南》的编写工作。2014年10月10日,在第六届汉堡峰会中,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商会权威发布了《投资德国指南》及《中资企业在德商业环境调查》,引起媒体强烈反响。通过在商会的工作,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实力。我们的企业家们在面对问题的睿智和团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WDCM上传图片 

  和德国中国商会主要成员出席2014中德政府高访活动

  通过这些的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在这个多边世界中的积极形象和作用。很多时候我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参与者,但是,也正是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愿意促进中国和世界交流的普通人,才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也让我的祖国更好地认识了世界。我们见证了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选择

  德国的生活总体是安逸的,可能很多人认为,如果可以选择,多数人会选择留在海外生活工作,但是,通过我们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友会对于近千名留学同学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学成回国成了我们新一代留学生的主要方向,大多数同学们在德国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国工作,目前他们已经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建筑能源、工业自动化等方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在德国刚刚站稳脚跟的我来说,可能理应会在德国继续发展,但是一条新的道路,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很难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按耐住内心的激动。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鼓励创新创业的倡议,以及各地政府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和活动,让我们这些海外青年充满热血和激情。去年12月,我回上海参加了第十届“海外华人精英浦东行”的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上海临港开发区、上海光源,同时也与“春晖杯”的一白多位参赛选手一起在浦东张江进行了意犹未尽地交流。在张江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前辈创业成功的光荣事迹,也看到了无数同龄人在这片热土上拼搏奋斗。他们每天为实现理想奋斗的画面,让我感到无比振奋,以至于回到德国都久久无法释怀。

   WDCM上传图片 

  参加浦东行项目落地签约活动

   WDCM上传图片 

  2018年参加苏州精英赛活动

  2017年,我和另两位一同留德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在工作之余研究关于智慧工厂机器人相关的创业项目,并且报名参加了苏州精英赛的活动。作为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竞赛,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们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青年和前辈,向他们学习和取经。同时,活动的主办方也为我们细致入微地安排和介绍了当地政府对于我们海归创业团队的支持和政策,降低了我们的一些顾虑。

  未来

  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成员,我们本可以在德国做着稳定的工程师的工作。在德国的生活也刚刚进入平稳,但是我们毅然决定回到上海,开始迎接新的挑战,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在于前辈们艰苦奋斗为我们创造的良好基础,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也背负着更大的使命继承他们的意志,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开始撰写的故事,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可能相对于许多前辈来说,我们的故事不足为奇甚至还没有开始。但是,我想社会的发展是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共同努力的结果,对前辈们最好的致敬,就是我们为上海和祖国的改革开放未来的努力和成绩。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上海现代化建设,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温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动反映侨界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地投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凝心聚力,上海市侨联即日起举办“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侨界创新创业故事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

  ●征集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以各种方式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征集内容:一张(或数张)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为电子稿件,文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要求像素在1M以上)及相关的回忆,反映本人在上海创新创业难忘的一段经历和独到感悟。要求生动性较强,能够折射时代背景,反映奋斗精神。文字篇幅一般在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hqlwx@163.com

  ●要求:来稿请附本人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投稿”。

  录用作品将在市侨联系统网络平台推送,并向各大媒体推荐报道。作品一经录用,将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1、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录用作品,不再另支付稿酬。

  2、投稿作者对其作品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涉及有关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3、主办方拥有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方式:

  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

  联系人:黄伯雄、钱人源

  电话兼传真:021—62496352

  ●截稿时间:2018年10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