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征文:同时代共呼吸,与祖国共命运——邱夷平

来源:东华大学侨联       发布时间:2018/9/14 9:31:35

字体:【大】【中】【小】

  (邱夷平系东华大学侨联副主席、美国归侨,东华大学侨联供稿)

  他是海归教授,也是爱国志士,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投身祖国的纺织教育事业;他坚守信仰,在海外生活的18年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让家人代交了18年的党费;他是大龄网民,也是“网络达人”,把微信、微博、人人网作为第二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导航学业生涯;他工作繁忙,却八年如一日,每年的暑假带领师生奔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新疆,为当地纺织企业把脉,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开展纺织技术革新,为新疆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贡献了东华纺织人的一份力量。他就是东华大学侨联副主席、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邱夷平。

  大学入校40年:一位同时代共呼吸的教育者

  邱夷平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们77级大学生入学40周年,回想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和我们走过的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们从一个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当时的工农业产值持平),到一个GDP排名世界第二、制造业排名世界第一、国民经济多项指标排名世界第一的社会主义强国,非常不容易,也令人非常自豪。在过去四十年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能比得过我们,而这一切的发展,并没有通过战争手段和侵略,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社会制度、文化、理论和道路的正确性。作为亲身经历这个四十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四个自信有深刻的体会。”

  邱夷平是1977年考大学,1978年“文革”后第一届通过高考入学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入了党,毕业留校后当过助教,然后公派出国留学,去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奥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又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后来在美国的公司工作和大学任教。在海外生活的18年里,尤其当时在国外没有党支部,他委托了家人帮忙代交党费。

   WDCM上传图片 

  2016年邱夷平老师获评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历者,当年出国学习和后来的回国服务,我们走过的路很长,也可能有点曲折,但是我们不后悔也很庆幸,在改革开放大业中我们努力了,也得到了人生成长的回报,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这是邱夷平与年轻人交流时经常说的话。

  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纺织教育和侨务事业

  2003年,他毅然投身祖国的纺织教育和侨务事业。“回国以来,我在东华大学被聘为特聘教授,学校和学院都很支持,学生也很努力,后来担任纺织材料系主任期间,与学院共同培养一批后来成为骨干的青年教师。2008年至2014年我担任了六年的纺织学院院长,与全院教师一起对学院进行结构调整,使得学科方向布局更为清晰。当年回国的时候,有好多朋友不理解,说你们为什么要回国,美国条件多好。其实我们没有想过要留在美国,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回国服务。十五年过去了,我和我爱人林旭都成了各自专业领域的学者和老师,从事教育和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要是不回国,我们绝对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多的成绩。”如今,他的很多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都在纺织服装行业领域不同岗位贡献青年力量,很值得欣慰。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在实验室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WDCM上传图片 

  2018年邱夷平老师获评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回归到这个看似传统的纺织行业做一些新的突破和创新,真正地研发和产业化出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纺织品。他担任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负责人、《纺织材料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和《纺织材料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教学方面的工作。他发表近200篇国际期刊科研论文,数十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在复合材料界面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际先进材料与制造工程学会会士(Fellow)称号。担任院长期间,他根据产业需要开办了科学实验班和设计实验班,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他积极投身于学校、长宁区侨务事业,现任校侨联副主席、长宁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曾任长宁区侨联兼职副主席、长宁区政协委员和上海市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期间,他积极搭建区校合作平台,拓展侨联工作的载体,扎实做好侨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团结工作,成效突出;他还积极建言献策,撰写的6篇社情民意被采纳上报上海市和全国政协,获得“2015-2016长宁区政协社情民意优秀个人”、“2015年度长宁区政协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需要:智力援疆 责无旁贷

  他是援疆先锋,“一带一路”建设先行者。他是“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总指挥。“担任学院院长时,我们接到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的任务,帮助新疆大学的纺织学科拓展研究生教育,帮助塔里木大学建立纺织工程专业。在这期间,我们组建了后来逐渐发展为全国高校加入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到今年已经坚持了8年。”邱夷平在讲到援疆团的发起原因时说到。

   WDCM上传图片 

  2018年第八届“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邱夷平为东恒兴纺织有限公司为工人进行专题授课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同援疆团成员一起坐火车前往调研地

  他工作繁忙,却八年如一日,2011年至今,每个暑假都亲自带领师生不远万里奔赴新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帮助开展纺织技术革新,为新疆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贡献了东华纺织人的一份力量。“援疆团”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缩影,七年来他带领约400名各民族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援疆实践历练,60多名海归博士、青年教师、辅导员等参与培训指导,师生们先后在当地开设培训课程百余门,培训新疆纺织产业员工七千余人,参与《新疆棉花机械采摘与人工采摘品质差异分析与改进研究》等数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了几十份产业调研报告。援疆团获得纺织工业联合会、团中央、上海市的十几项奖励,现已成为涵盖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十四所纺织服装类院校百名学生参加的全国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获得上海市教委正式立项支持的大学生“三下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

  心系青年:网言潮语,践行“互联网+实践育人”

  学生在哪里,育人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邱夷平四次被学生评为东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学生眼中,邱夷平就是一个可以和90后“聊得开”、“玩得来”的50后教授。当年人人网在校园里风靡一时,邱夷平就在人人网上发表日志,与学生交流心得,他的空间访问量近12万人次,好友3500余位,不少日志被转载数百次,分享人次逾千。学生的疑问每帖必回,邱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了学涯全过程,其中,援疆日志系列就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援疆团从招募、组建到出征,邱夷平都用网络日志全程记录,“援疆”这个词,通过网络空间,呈现出一个个形象的画面和具体的活动。如今,易班、微博和微信成为学生的网络“新宠”,邱夷平又在这些新兴平台上开辟了“网络阵地”,他的微信里1400多个好友,大都是他的学生,用学生的语言聊学生感兴趣的事,他这个50后和90后们很容易就打成了一片。教学科研心得、热点时事见解、为人处世道理、日常生活感悟等都在邱夷平笔下转化为网言潮语,在网络上发文章、跟帖、更新朋友圈,已成为邱老师每天必做的事之一。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带领援疆团前往大漠感悟屯垦戍边的艰辛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网络卡通头像

  邱夷平谦虚地说,其实在几年前,他还置身“网”外。那一年,他的一门专业课《纺织材料学》在校园网上亮相,不料竟一炮打响。“原来对时下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竟有如此力量!”于是,这位纺织材料专家开始紧跟时代,熟悉网络用语,渐渐融入同学们的圈子。邱夷平说:“学生在网上,实践育人的平台就应该在网上,我要赢得网络话语权。”他在一篇博文《我们今天学什么专业好》中写道:“工科类专业是国民经济最需要的、直接能够做出东西卖钱的专业,现在学工科的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到别人的强项里去和人争高低,我坚信,只有发挥自己所有专长的人,才能做得比较好。”2018年1月,邱夷平教授获评上海首届网络文化节“网络好榜样”。

  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使者

  2017年的“五四”青年节,晚间登场的《锦绣中国》系列课程第三讲成为别样的节日礼物。主讲人邱夷平教授围绕“屯垦戌边和援疆精神”的主题,从屯垦戌边的历史渊源讲到新中国在新疆的屯垦戌边,从十万上海知青奔赴新疆支边讲到当代大学生的援疆之路,为200余名青年学子奉上精彩的思政课。

  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他育人的脚步留在了肯尼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是东华大学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合作举办、莫伊大学及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2016年中非国际纺织服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发起人之一。他连续组织或参加了中非纺织服装科技论坛、巴基斯坦国际纺织科技论坛、土耳其纺织科技交易会,并在“中非20+20”对口援建肯尼亚莫伊大学的任务中倾注心力。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在给学生授课

   WDCM上传图片 

  邱夷平为留学生上思政课,讲述中国故事

  2018年3月,他走上东华大学专门为留学生量身定制的《锦绣中国》全英文通识选修课讲台,用英语主讲首堂《“一带一路”与中国及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前景》,来自巴基斯坦、法国、肯尼亚、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5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留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中国教授用英语风趣地讲述中国故事。“一带一路”、“纺织业发展的中国经验”等话题,被他用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阐释得一清二楚,在留学生中圈粉无数。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上海现代化建设,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温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动反映侨界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地投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凝心聚力,上海市侨联即日起举办“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侨界创新创业故事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

  ●征集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以各种方式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征集内容:一张(或数张)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为电子稿件,文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要求像素在1M以上)及相关的回忆,反映本人在上海创新创业难忘的一段经历和独到感悟。要求生动性较强,能够折射时代背景,反映奋斗精神。文字篇幅一般在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hqlwx@163.com

  ●要求:来稿请附本人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投稿”。

  录用作品将在市侨联系统网络平台推送,并向各大媒体推荐报道。作品一经录用,将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1、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录用作品,不再另支付稿酬。

  2、投稿作者对其作品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涉及有关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3、主办方拥有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方式:

  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

  联系人:黄伯雄、钱人源

  电话兼传真:021—62496352

  ●截稿时间:2018年10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