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征文:云归海上 初心不变——作者王承云

      发布时间:2018/9/3 17:04:27

字体:【大】【中】【小】

  (日本归侨 上海师范大学侨联主席)

  WDCM上传图片

  黄浦江畔,百余年来,最不缺的就是弄潮儿!

  黄浦江与苏州河的风云际会,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水道,十里洋场在浦江畔名扬天下,商贾贤达于苏河湾荟萃一方。正是这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孕育出了昔日之申城,今日之上海……

  二十多年前,我在外滩的钟声里、浦江的春风中,登上了远赴东瀛求学的轮船。彼时的我,是一名早已熟悉了桃李芬芳的高校讲师;彼岸的我,是一名初来乍到、求学心切的海外留学生。我决心深度研究这个国家,寻找日本经济崛起的谜底,待学成归国,学以致用。八年后的我在熟悉了曾经无比陌生的国度,拥有了稳定且体面的生活。即便身处异国他乡,我依旧从事着自己所衷爱的教育事业,只不过我的角色从高校教师换成了日本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的研究专员。

  转眼,时光年轮来到世纪之交—1999年。这一年,祖国母亲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这一年,澳门回归祖国……还是这一年,春风里,浦江畔,我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收入不菲的工作,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投身令我日夜牵挂的高等教育事业;这一年,我海归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当时有很多人不解?我的回复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就是觉得回来才有归属感,我热爱教学、科研工作,为自己国家的教育做些有益探索是我的夙愿”。

  回国以来,我潜心教学,关爱学生,精彩课堂,坚守教学、科研岗位一线。主讲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经济等方面课程,并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连续多年指导学生获得优秀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在生活方面给予学生的爱,更是无微不至,为远离家乡,在都市艰难求学的学生送上暖心的生活费;学生亲切称王老师为“云归海上,润物无声”,被学校授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锦江科研奖”、“上海市育才奖”和“会展教育十佳名师奖”等各种荣誉。我坚守师道永恒,诲人不倦。

  此外,我牵头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中日人文地理与观光研究所”,并兼任研究所所长,曾多次主办中日人文地理学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我还重点聚焦日本及国内长三角城市群、研发产业与集群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向国内推介日本在研发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动态和新知。十年前,我的专著《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在华活动研究》,较早深入地研究了日本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R&D全球化(包括在华)的活动过程,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先行者。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地理学核心期刊上《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03年发表的《日本海外旅游业的动态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成为学界对日旅游研究的开山之作。

  身为归侨,我十分重视招侨、引侨、聚侨等侨务工作。推动成立了上海市高校中首个“新侨驿站”——上海师范大学“新侨驿站”。2015年,荣获“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并率领上海师范大学侨联荣获“上海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目前,我还兼任徐汇区政协常委、徐汇区侨联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侨联主席、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会长等职务。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无疑增加了繁琐的社会工作。但是我毫无怨言、勇于奉献。

  清晨,学院大楼物业的师傅经常是第一个迎接这位女教授的到来,也常常是看到拖着疲惫的身影最晚离开校园。几年来我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侨情民意数不胜数。例如先后提出的“关于提升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在上海旅游业中地位的建议”、“关于取消和改善留学回国人员海外学历学位认证作法的建议”这一侨情民意受到市侨联的重视,结合专业发表真知灼见,先后提出的社情民意“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建议”、“关于共享单车使用和管理的思考与若干建议”、“关于向海外延伸基础教育的几点建议”、“关于上海留住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考与若干建议”、“关于加强出境公民维护国家形象和安全意识的建议”等等提案和社情民意有的被采纳有的报送上海市和全国政协。

  身为上海师大侨联主席和徐汇区侨联副主席,在学校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我努力带动侨联班子成员,为广大归侨侨眷和留学回国人员营造温馨的氛围和向上力量,为学校内涵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侨联在校党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侨界海归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凸显“智库”优势,相继承担和完成了:市侨联的调研课题“上海新侨驿站建设的可行性与模式”报告;徐汇区侨联关于“进一步发挥新侨驿站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出题党派调研“关于人才特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报告;2017年上师侨联再次承担了校党委出题的一项课题“新形势下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研”。2016年“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高校新侨群体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获得市侨联“特色奖”。

  前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40年;是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之发展目标;是华人华侨大有可为的崭新时代。风,仍将从东方吹起;云,依旧会海上归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上海现代化建设,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和温暖。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动反映侨界与改革开放共奋进的精彩故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地投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凝心聚力,上海市侨联即日起举办“归去来兮 弄潮浦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侨界创新创业故事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

  ●征集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以各种方式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中付出辛勤努力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

  ●征集内容:一张(或数张)照片(黑白、彩色不限,为电子稿件,文件格式为JPEG,每张照片要求像素在1M以上)及相关的回忆,反映本人在上海创新创业难忘的一段经历和独到感悟。要求生动性较强,能够折射时代背景,反映奋斗精神。文字篇幅一般在1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hqlwx@163.com

  ●要求:来稿请附本人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并注明“图文征集与展示活动投稿”。

  录用作品将在市侨联系统网络平台推送,并向各大媒体推荐报道。作品一经录用,将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1、主办方有权在相关宣传中使用录用作品,不再另支付稿酬。

  2、投稿作者对其作品具有独立的著作权,涉及有关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

  3、主办方拥有对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方式:

  上海市侨联宣传网络部

  联系人:黄伯雄、钱人源

  电话兼传真:021—62496352

  ●截稿时间:2018年10月31日止(以上传日期为准)。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18年7月12日